2013年10月26日 星期六

日本當地限定明信片,歡迎交換(ご当地フォルムカード 交換募集中)


        我一直覺得日本人有收集癖好,各種季節限定商品出不完就算了,還有分地域性的限定商品,有轉蛋收集強迫症的人生活在這個國家,一定會死於床頭金盡或是心臟負荷不了然後就奔向天界。我從來不否認我有隱性的轉蛋收集強迫症,從小時候收集各種迷你面紙、各種顏色的垃圾袋(小時候可能被鬼遮眼)。長大開始自己出國旅行時,每次帶回來的明信片是數十張起跳,還用無印的相本一張一張收好好。接著還曾經收集過日本各大神社的御守、也有一本御朱印帳收集御朱印,我的轉蛋僻好像從來沒有中斷超過三年以上。從事編輯工作的那段時間,因為組長萌莉的「你們都用奇怪的顏色校稿,那我是要用什麼顏色改稿啊」,因此痛下決心收集比萌莉顏色更奇怪的中性筆。當時我光是如色票一般、不同彩度明度的粉紅色筆大概就有五六隻,更別提個人喜歡的天空藍、草綠以及橙色。當時的屯貨一直到我出國兩年半才把它用完,就知道那個量有多恐怖。

        對我來說,人生的道路何其崎嶇,路面總有好多坑會不小心跳進去,爬出一個後又跳進另外一個,表面上看起來不若永遠待在某些坑底的狂熱兵馬俑,可是實際上算算離開坑洞見天日的時間也無多。來日之後,面對各種花俏至極的文具竟然一點興趣都沒有,某一天一不小心就落入了另外一個明信片大坑:ご当地フォルムカード


  
      ご当地フォルムカード,顧名思義就是「當地限定的特色明信片」,每一縣的郵局只賣自家縣限定的五款(15彈),唯一比較特殊的是靜岡縣跟山梨縣有共同推出一款富士山式樣的,在靜岡或是山梨都可以買到。我來的第一年,它只出了三彈,現在已經出到第五彈了,收集的速度永遠比不上日本郵便局出新款的速度。可惡的不只在此。

這種地區限定款除了フォルムカード以外,還有以下幾種當地限定商品:

「局名入りポスト型はがき」:這個原本只有各縣中央郵便局才有,結果現在所有的支局都有了。


各縣市某些特定郵局才會販賣的赤\白、黑\白「オリジナルポストカード


福岡、京都、東京、大阪四大郵局、配合MT紙膠帶一起出的的「オリジナル商品」,而且還有分季節不同不定時會推出新款。


「鉄道フォルカード」:目前只有JR九州、東北以及東京都電有出。

    這只是地區限定發售的卡片,更別提地區限定的風景印、春夏秋冬不同款式的郵筒型明信片,諸君,在這個國家,腦波很弱又有強迫症的人很難生存下來。我怎麼活下來的真是個奇蹟啊。

     儘管非常感謝大家的牽成,但是到現在為止47道都府,收全的地區沒超過一半,天知道郵局明年會不會出第六彈(囧),以下是收集進度,想交換的歡迎留言。

五彈收集完畢:
福岡、大分、京都、大阪、静岡、奈良、長崎、青森、広島、愛知、山形、埼玉、秋田、兵庫、東京、千葉、宮城、滋賀、熊本、福島、歧阜、長野、富山、石川、沖繩、山梨、愛媛、鳥取、長野、岡山、德島、福井

JR九州 A、BsetJR東北 A、B set

今年年底或許有機會補齊
神奈川、茨城、山口、和歌山、佐賀
東京都電

不齊全:
北海道(缺五彈)、新潟(缺四彈)、德島(缺四五彈)、佐賀(缺前三彈)、高知(缺一四五彈)、岩手(缺一彈)、和歌山(缺四五彈)、栃木(缺一二三)、島根(缺第二彈)、群馬(缺二四彈)

完全沒有:
宮崎、鹿兒島、香川。(這問題到底出在哪)

可以提供交換:
沖繩、福岡、JR九州 AB set。
歡迎來信交換唷~揪咪

4/13追記

郵局即將在4/21推出第六彈

2013年7月18日 星期四

穿和服不是Cosplay


我第一次感受到台灣人穿和服都隨便穿這件事,是在某次在台大小巨蛋的FF&CWT。當時會場有個同人大手跟他的朋友們穿著浴衣擺攤,而該大手的浴衣領口整個是開的,當他彎下腰賣本時,隨便一個路人都可以看到他內搭的細肩帶花色。當時我很緊張的叫住一個一樣穿浴衣的工作人員,請該大手去洗手間整理一下衣襟,不然這樣真的很不妙。結果那位小女生一副「我很忙你別來亂就這樣啦隨便」的樣子,揮揮手說知道了示意要我不要擋到買本的客人。

  
  (既然這樣何不徹底的拉開領口走花魁風呢?)

第二次衝擊,是在無聊搜尋台灣浴衣出租的店家,到底是提供怎樣的浴衣款式?反正我手邊的浴衣數量還不少,要是以後真的回台灣吃飽沒事還可以兼營浴衣出租。說實在話我有點傻眼,除去像款式這種真的是個人喜好不同,補正要不要做比較隨意以外,有的可以把浴衣反折處跟下擺歪歪扭扭,還有把浴衣適穿身高整個寫錯的。身丈163cm的浴衣怎麼可能適用於身高176cm以下的人穿?應該是165~167左右才對。另外還有半幅帶穿得皺皺的,應該要加個前板才對啊。認認真真把和服穿好、傳達正確和服知識的業者真的不多見啊。

第三次衝擊應該就是郭雪芙穿著浴衣出場,結果左右穿錯邊變成了壽衣。我以為在哈日盛行數十年的今日,理論上不應該有這種誇張的錯誤才是,但事實證明,有些人有些事可以永遠比你想像的還要離譜。



雖然我並不是主修日本文化,也沒去上過和服教室。但住在大神宮跟茶道教室旁邊,成人式初詣祭典初釜等大日子都可以看到各類和服美人,看了兩年半也能算是略懂。台灣人在台灣搞異國風情,沒有那個文化淵源跟背景,原汁原味的困難度總是比較高。但是台灣人到了日本會比較好嗎?我不這麼認為。拜安倍式經濟的日圓貶值策略,加上台灣人從未消退過的京都熱,又有很多人到京都體驗和服。看完一大輪照片後我自己都忍不住要撫額嘆道台灣人的錢還真是好賺,而穿上和服的台灣人很明顯的「一看就是外國人」,因為跟日本人穿和服的風格差太多了。

日本人的和服美學其實建立在三個必要條件上:

身份年齡
參加場合
季節時令

已婚未婚能穿的禮裝是不一樣的,腰帶該打的結也不一樣,參加結婚式相親以及逛街購物的要求不同,和服上的花樣、髮飾、髮型也必需要配合季節來做更動。要是參加正式場合搞錯了是會被人家指指點點貽笑大方的。

舉個例來說,就算浴衣或小紋是一種可以穿到九十九歲的衣服,可是隨著年齡跟身份的不同,樣式以及半幅帶打結的方法也會有所差異。未婚女子適用文庫結還有其他花俏的蝴蝶結等打法,可是過了一定年紀的中年已婚婦女就不應該再打文庫結び,選擇「貝の口」「一文字」「矢の字」等結才是正確的作法。

 
 (左為未婚女性最常打的文庫結び,右邊則是貝の口)

然後在和服的花色選擇上,其實最常聽到的口訣是「季節先取り」,比時令季節早一點點穿上相關的花色跟圖案。當然也有人是建議直接跟時令搭配。像是一月可以穿松竹梅、水仙,二月開始可以選茶花(椿)、貓柳跟油菜花,三月穿雲雀、蒲公英、櫻花圖案。四月開始就可以選藤花、牡丹、鳳蝶、木蘭花、行雲流水。五月春末可以選燕子、花菖蒲、繡球花。六月入夏有酸漿、百合、螢火蟲、雲、海。七月是風鈴、波千鳥、百合、睡蓮、朝顏、風鈴、花火。八月是撫子、女郎花、芒草、秋七草、流星、燈籠。九月入秋有雁、桔梗、栗子、月亮。十月是紅葉、菊、銀杏、堅果。十一月晚秋有柿子、枯山水、松。十二月入冬有天鵝、河豚、水仙、蘭花。完全就是配合季節運作。

髮飾跟髮型其實也是很注重的。浴衣這種全日本少女一起夏季爭奇鬥艷的場合,什麼都有可能出現,所以什麼都不奇怪。但是有一些非常隆重的盤髮加上華麗的髮飾,基本上主要是在滿20歲的成人式以及新年參拜(搭配本振袖)和畢業典禮才會看到(搭配二尺袖跟袴)。若穿上小紋、留袖或是訪問着時,頭上不是頂著傳統的包頭而是這種豪華絢爛的髮型時,那就像是結婚典禮後換下禮服穿著T恤牛仔褲或是一般洋裝,頭上卻頂著新娘髮型一樣的奇怪


  
(這一排就是成人式跟卒業式的髮型)

 
   (這一排是比較花俏鮮艷的小紋所搭配的髮型範本)


這些林林總總的眉角,不用說是初來乍到的外國觀光客了,連平常沒在接觸的日本人都有可能搞錯。可是台灣人去和服體驗的店家,似乎沒認真管這些東西,什麼都隨客人高興搭配。讓客人盛夏穿著櫻花、菊花跟雪花柄的和服,搭配著違和感超大的髮型出門,老遠一看就知道是穿著和服的外國人。對這些貸衣裝業者來說,最省事的服務就是什麼都不介紹,什麼都不講,讓客人自己決定,免得替客人決定後客人還嫌老氣拍照不好看、不夠華麗花俏。和服規則是什麼不重要,錢有收到客人開心就好。

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網路上看到有人說「來這裡就是要挑大花啊、挑鮮艷的顏色,髮型弄華麗一點,拍照才好看」。如果一切都以拍照導向,那也無可厚非。就跟每年同人場一堆正妹Coser,原著沒讀過,只是因為這個角色衣服好看性感就定衣服Cos,享受被宅宅相機海包圍的感受。但是陰暗的角色卻瞪大眼甜笑、冷漠的角色擺出貓咪可愛姿勢,外行人看著覺得好棒,內行人只能嘆三聲。可是我自己覺得,既然都是要「和服體驗」,那就是透過和服這個窗口去體驗日本的文化,而不是「穿著和服在京都街上走真是好有fu」而已。

 (這位白薯女coser超到位的)

我承認在這裡住久了,也慢慢被日本人那種一板一眼的認真態度給感染了。總覺得用這麼淺俗的角度去看一個國家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就算是個哈日族,也應該是個認真驕傲的哈日族,而不是因為日本好好買、日本食物好好吃、日本帥哥美女好多、和服散步好有感覺、神社好漂亮就「我好愛日本」。同理,我也無法理解每次跟外國人介紹臺灣永遠都只在廉價的美食、熱情的人民還有一些半毀的古蹟而已。

當然,我也不喜歡那些把外國人當搖錢樹的京都和服體驗店家。這些店家其實是外國觀光客進一步接觸京都的窗口,但卻廉價販售日本人珍視的和服文化。京都人一邊驕傲自己有華美的日本文化,還花了大錢找了一堆贊助商拍了「鴨去京都」(這部日劇裡面,每一套正絹和服加上腰帶全套都是幾十萬日幣的價位),但一方面卻又把這個文化打折又打折,弄成像速食店一樣的套餐出售。我甚至搞不清楚這是在愚弄外國觀光客還是在引誘他們踏入和服之道?

我真是個憤怒青年。

2013年2月27日 星期三

海畔有逐臭之夫(オタクと変態はモテる)

       其實這篇是一篇翻譯文,主要是翻譯這個這篇文章

       這篇部落格的作者,就是超可愛「熊虫桑(クマムシさん)」的催生者,熊虫爸爸崛川大樹。他吐槽的對象則是一個人在非洲沙漠裡研究蝗蟲族群的怪怪研究者前野皓太郎,崛川跟前野以前是同一個實驗室的同學,根據崛川的說法,前野對於蝗蟲的愛與執著到達了難以理解的地步,他會仔細收集每一隻蝗蟲蛻皮的殼,然後分門別類的收好,認為每一個個體、不同階段蛻下來的皮,都具有不同的形狀跟氣味。對此一癖好,崛川:「我可以理解的,這跟女性內褲賊的心理是一樣的啊!」

        雖然本文是在講阿宅變態也可以受歡迎,但我老覺得根本就是在吐槽他說「你這怪傢伙,為什麼可以有女生特別製作精美的巧克力,還飛到非洲帶去給你啊!」

因為我的日文並沒有那麼好,就只是粗略意譯。
---------------------------------------------------------------------------------------------------------

       變態阿宅為了要受歡迎,會把自己奇怪的嗜好隱藏起來,隱惡揚善。

       可是,變態阿宅真毫無疑問的不受歡迎嗎?這就錯了。確實,變態阿宅在異性的眼中看起來就是既怪又惹人嫌,所以他們會極力避免在異性面前暴露出自己的特殊嗜好,努力談論一些流行的話題讓自己看起來很時尚,嘗試讓自己看起來像個普通人。

        但是,這樣的動作是會造成反效果的,所以請趕快停止。這樣的行為使你無法在普羅大眾中凸顯自己,就像大多數求職的學生一樣,按照社會的既定規則填寫自己的履歷表,讓自己看起來像一個不被討厭也不會被喜歡、平淡無奇的普通人。

        世界芸芸眾生中的頂尖人物,擁有怪癖的奇男異女也是有一定比例的,所以,要以這個生態區位的人為目標才對啊。

        我的朋友,那個在非洲作蝗蟲、最近剛滿三十三歲的前野,在自家部落格上揭露了他的變態嗜好。(註:cosplay成七龍珠裡面的孫悟空,還自拍玩起了龜派氣功)

       看吧,大部分的女性看到這種怪怪研究者絕對會退避三舍的,但是會愛上他的奇女子也是不少,甚至看到他本人還會感動落淚的女性也是有的。瞧,不就有女粉絲特別做了精美的情人節巧克力給他嗎?

        從這個例子看來,變態也是可以受歡迎的吧。

        以生態學的立場來看,一般人與非主流結婚生子,其後代是具有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的。所以主流族群的生存策略,就是要能適應不斷變動的未來。或許,與異性喜好相反的「反基因」必須要在人類族群內佔有一定比例比較好吧。所以,面對對變態阿宅們努力推銷自己是很重要的唷。

       正因如此,各位變態阿宅,千萬別再隱藏自己的怪癖了。雖然大方展現自己的怪癖,確實會招來許多普通人的厭惡。但根據我的觀察發現,大部分的異性對於一個一般人的感想就是「隨便、都可以」,一小部份異性討厭他,一小部份愛慕他。反之,一個變態阿宅雖然會被很多異性討厭,但是也會吸引到比一般人更多的愛慕者,那就是真愛。

       我相信形形色色的怪癖一定可以吸引到其他人的,只要增加跟異性接觸的機會就可以了。現在網路這麼發達,向非特定族群展露自己的怪癖也不是那麼困難的事情了。

       臭得要命的「くさや(一種發酵魚乾,超臭)」有一批死忠愛好者,你的怪癖跟那些臭臭食物一樣是可以受歡迎的。所以,從今天起,以一個堂堂正正的變態阿宅身份活下去吧!

2013年1月27日 星期日

滿城盡是草食男


草食系(或草食男子)這個名詞是2006年深澤真紀在「日經Business」裡面提出的男子分類群之一,後來又透過了專題跟大眾媒體和演講,草食系男子這個名詞才熱門了起來。話說回來,日本各種名嘴、專欄作家其實是很熱衷於創造各種名詞出來的,一旦創造出一個有話題的名詞(如敗犬、草食、團塊世代、嫌消費世代、z世代等等),接下來就會有機會出書、有接不完的演講跟節目通告,賺不完的錢。所以在日本雜誌上會有各種光怪陸離的分類,就是在賭一把看看能不能成功。前一陣子日本女性雜誌甚至熱衷於推銷「理系男子(理工科男生)」,我們這邊的阿宅拿起來看,每一個都哈哈大笑說這是什麼鬼。

        不過草食男子確實是代表了某一部份的日本男性,他們跟大家心目中的傳統硬派武士道大和男差非常多,草食男們多半纖細敏感、對女生跟小動物都很溫柔跟尊重、喜歡吃甜食,對自己的興趣全心全意付出、重視門面等等。光是我們這個系所,草食男大概多到可以組成動物農莊,有間實驗室甚至還無奈的自嘲說本實驗室男人多纖瘦草食、常常被誤認為オネエ(男大姐,生理性別為男性,心理性別偏向女性,但是又跟性別認同障礙不太一樣)。雖然這邊男生多到可以讓腐女內心排列出一對對配對,但老實講,配在一起後,到底誰是攻君誰是受君卻看不出來,感覺還蠻絕望的。

 當年的Juliana跟重新開業的Juliana,我常常覺得當年也在Juliana風光的飯島愛,就是泡沫經濟年代的代表女性之一)

  草食男的祖父就像我們所熟知的傳統日本大男人:堅毅、不輕易表達自己的心情,祖母則是操勞持家、無怨無悔。草食男的父輩大抵上還是傳統日本男人的樣子,下班後交際應酬一次會二次會、常常三更半夜才回家、連孩子的成長都不關心的爸媽不是沒有。但母親這輩的變化就很有趣了,1986年日本實行「男女雇用機会均等法」後,女性投入職場的人數快速升高,而草食男的母親輩除了自立自強賺錢外,亦在泡沫經濟的浪潮中度過快樂的青春月,不少東京的年輕女性在夜晚換上緊身短裙、集體去當時最紅的Juliana(ジュリアナ東京,19911994)揮舞著羽毛扇跳舞。在這個時候,手頭寬裕時髦女性們有機會在結婚前海外旅遊數次。當這些站在潮流前線的女性與傳統男性結婚時,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於是出現了幾個兩個的名詞:「成田離婚(1990年後半出現)」與「熟年離婚(2005年)」。

        成田離婚指的是婚前有數次海外旅行經驗的女性,婚後與先生去海外蜜月旅行時,發現一畢業就進入大企業埋首工作的先生,對於外國人不敢開口講英文、難得出門旅行卻帶著小玩偶、甚至有問題還打長途電話回日本求救等等。女生對於這樣的男生非常失望,所以一回到日本國馬上就提離婚。熟年離婚則是指太太在與先生結婚二十幾年後、小孩多半到了大學這種不用操心的年紀、先生也準備要退休在家休息時,太太在此時提出離婚要求,順便也分走了丈夫的高額退休金。

        就一個外國人的角度來看,這可以算是日本女性自我意識跟智識的抬頭,也就是女性不再需要家庭或是婚姻作為唯一的人生依歸或是保障。而草食男的就是在一個日本傳統男主外女主的價逐漸崩壞、新的兩性價才正要慢慢建立的年代下成長的,他們看著傳統日本男性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缺席,為了日本社會跟企業拼的健康亮紅燈,但退休後卻不一定可以得到他們想像中的「清閒」。所以,草食男的出現,其實就是在挑戰日本傳統男性的價

        以前日本男性追求女性時,必須要準備鮮花名牌精品、出外開名車兜風、節日預約好飯店大餐,女性找伴侶也是要高薪高學歷高收入,結了婚後就可以快快樂樂離職在家當少奶奶。但現在是經濟不景氣的年代,年輕人要找到好工作不容易,就算進入了大商社,也無法像父執輩一樣,進職場後就一直在同一間公司一路領穩定薪水直到退休。在男女性賺錢都大不易的年代,年輕人不再執著於求偶時必須要準備盛大排場與派頭,同時,雙薪家庭的數目也變多了,男性也慢慢不介意當個家庭主夫。這個現象是很有趣的,男性雜誌不斷教導男性如何煮飯做菜、鍛鍊身體線條,女性雜誌除了教OL除打扮減肥聯誼外,還要怎樣在職場應對進退,也有很多創業有成的女強人在雜誌上談工作的心路歷程。

        我個人覺得草食系男子並沒有什麼不好,男性本來就應該要有多樣化的面貌。如果以最紅的台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來舉例,裡面的李大仁活脫脫就是草食系男人的代表。如果這麼多少女對於不離不棄的大仁哥心動落淚期望,那麼就表示(長得不錯的)草食男其實有很大的市場。只是看看我身邊打扮妖嬌美麗、或是會烤舒芙蕾跟杏仁餅乾、帶著漂亮毛巾跟手帕的纖瘦日本男們…,我只有輸了沒有心動的感覺啊

        話說回來,現在日本不僅是草食,連絕食系男子都出現了,這世界到底怎麼了呢?

2013年1月25日 星期五

也來談博多拉麵


         用「也」這個字,表示由我來談論博多拉麵,純粹是跟風使然。印象最早是部落格上一堆「拉麵達人」,從北札幌一路痛快吃到南熊本,你吃個一百碗他就吃個兩百碗,你吃十家名店他就去吃夢幻拉麵,好像在牆壁上畫正字號比賽。誰知臺灣正式進入日本拉麵戰國時代,不需萬元機票住宿,只需耐心等待便可享用,因此名店門口日日大排長龍,多少人心甘情願站個三十分鐘,就為了一圓那小小夢想。

     我雖身處博多拉麵的戰區,但老實講,除了剛來時跟娘親去吃吃看傳說中的一風堂,對一風堂的感想除了很油很鹹很貴外,就是桌上那一大疊琳瑯滿目、任君選取的小菜們讓我吃驚。第二次體驗博多拉麵是足足八個月後的事情,要不是過了食堂營業時間,身心都期盼一碗熱湯麵的狀況下,才決定冒著寒風去附近新開的長浜ラーメン。嚴格說來,這一碗拉麵才算是我的啟蒙拉麵。

  
   這是一蘭拉麵的照片,只是為了證明我也有吃其他家喔。

   我一直以為吃拉麵這件事,不過就是去食卷機投錢然後找位子等著吃就好,誰知道當時的店員丟給我一大串選項:「你的麵要哪一種?カタ?ヤワ?普通?ハリガネ?」。這些全都是我沒聽過的名詞,慌亂之下我選了聽起來很順耳的「カタ麵」。麵上來後就是簡單的叉燒、油油的白湯、大量的蔥花、半熟蛋跟…黑木耳?カタ麵吃起來稍微硬一點,有點像是義大利麵那種略帶麵芯的感覺,正好和我的胃口,只是湯面上的油脂頗為太豐盛,加上豚骨湯底膠質想必不會少,一碗下來,吃得我上下顎都快要黏在一起,彷彿一張口呼氣就可以吐絲。

        回來查查wiki跟其他網頁才知道,博多拉麵的故事著實有趣。 現今博多拉麵的起源,不少人認為是受到久留米拉麵的影響,也有人認為中洲那一區屋台所發展出來的,還有一個流派則是從長浜魚市場發展出來的長浜拉麵。


       中洲是什麼樣的地方呢?台灣人對中洲的理解應該就是滿滿的露天屋台(類似攤販夜市)料理,但中洲其實是日本三大歡樂街之一,仔細一看會發現附近的キャバクラ(日式酒店)、スナック(日本酒吧)的招牌非常的多,有機會也可以看到穿著非常華麗的キャバクラ嬢在走動,附近商店街也有キャバクラ嬢專用的服飾店等等。

       對日本男性來說,一般的飲酒會、宴會,或是上酒店放鬆談生意,這些地方的餐點是沒辦法填飽肚子的,喝了酒又空著胃是很難過的一件事,所以福岡人習慣在二次會或是三次會時,跑到中洲屋台來吃拉麵。因此有一派人認為,博多拉麵之所以份量較其他種拉麵少,乃是因為二次會三次會時,沒辦法吃下一大碗拉麵,所以才發展出較小份量的拉麵。

         長浜魚市場裡則孕育出福岡拉麵的特有形式:含水量少的極細麵以及吃不飽可以加麵的「替玉(かえだま)」。魚市場開業的早,大家都會來碗拉麵當正餐或是補充體力的點心吃,但是為了煮麵的人可以快速煮好麵,所以含水量低的細麵可以快速煮熟端到客人面前去,半熟的細麵也容易吸收濃稠的湯頭膨脹。至於替玉則是讓吃不飽的客人加點燙好的熟麵條,才不會因為太小碗讓客人吃不飽。又,福岡人普遍認為拉麵是主食,不是配菜。主食就是要吃飽的,配白飯不是很奇怪嗎?正因為如此,我很少在福岡看到拉麵店有提供白飯套餐,最多是提供炒飯跟餃子。

    (學弟:所謂男子無道德拉麵吃法,就是點一碗最便宜的普通拉麵,然後一直加麵加麵加到吃飽為止)

         至於「カタ?ヤワ」指的是麵的硬度(或是熟度),由硬而軟依序是生、ハリガネ、バリカタ、カタ、普通、ヤワ、バリヤワ。為什麼福岡人覺得選カタ是很上道的吃法呢?我本來以為是莫名其妙的規矩,後來才發現這是有意義的。因為豚骨湯頭上面的浮油不少,使得麵湯可以維持一定的溫度;加上細麵容易吸湯,若一開始選比較軟的麵,可能吃到一半麵條就會軟爛掉,唯有選比較硬的麵,才可以享受不同的口感,也不擔心吃的慢一點,最後麵就膨脹變成米苔目。但替玉不一樣了,替玉是第一陀麵快吃完才加點的麵,此時麵湯溫度並沒有這麼高,湯量也不多,若是點比カタ還要硬的麵,就會吃起來很痛苦。不過替玉有人認為一樣選カタ麵,有人覺得應該選ヤワ麵,這就是看個人喜好了。

因此,博多拉麵的主流吃法如下:(個人覺得這樣蠻不錯的)

一、麵來的時候,添加蔥跟芝麻。(有部份人認為應該在這時候加高菜)
二、先吃麵、喝幾口湯、享受拉麵的原味。
三、第一陀麵快吃完時,如果覺得沒有飽,就加點替玉,但同時記得麵碗要留一半的高湯。
四、吃第二陀麵時,可以加入一些拉麵醬料(不一定每家均如此,也有的是一開始就放在上面的,如一風堂跟一蘭都是)以及辛子高菜一起吃。

你,吃對了嗎?

2013年1月24日 星期四

何謂正統的日本文化?



  前一陣子,不知道為什麼看到博客來上關於日本旅遊的書,像是京都相關的書籍,下意識就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排斥感。尤其是上面標榜「正統日本文化」的那種更讓我生厭。這個轉變讓我自己也嚇了一跳。我過去是很喜歡京都這個城市的,兩度造訪京都大小寺院、除了宏偉的建築外,經過歷史洗禮後的各種庭園更是忍不住令人讚嘆。怎麼會在九州待了快兩年後產生了這樣的轉變?

  某次看到新井一二三的書,他認為「日本人是單一民族」這個說法,是順應二戰時期軍國主義才產生的,也就是利用單一民族國家來強化軍國主義的神聖性。我才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拿台灣來舉例,應該就很容易明白了。台灣是一個多元民族的國家,一個小小的島上有福佬人、客家人、各族原住民、二戰時從中國各省移居來的外省人,甚至是十幾年來大量增加的外籍配偶,若還加上曾經被荷蘭、日本殖民的歷史。若是有人問你「什麼是正統台灣文化」,這個問題是不是會讓你思考許久,不知道該從何回答起?是根植在最大族群的文化叫正統呢?還是歷史最悠久的叫正統?代表台灣的服裝可能更令人困惑,是客家藍布衫、旗袍、小鳳仙裝還是原住民衣服?

  日本這個國家這麼大,各地的風俗文化、飲食習慣南轅北轍。京都文化可以代表正統日本文化嗎?恐怕不是。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好了,光是味噌,日本從北到南大略可分成米\麥\豆三個大項目,再稍微細分就可以有十幾種口味。京都人最愛吃的甜滋滋西京味噌,出了關西文化圈以外還沒多少人愛吃,名古屋的八丁味噌對關西人來說太鹹了。東北人看到九州把米麥混在一起做味噌,想必也是無法接受。一回在外面吃飯,老闆娘還特地說明本店使用赤味噌,客人您可以接受嗎?想必在這之前有很多福岡人看到端上來紅澄澄的味噌湯而大吃一驚吧。


  
  不只味噌,連醬油的口味都有所差異,北陸出身的人覺得九州醬油怎麼會是甜的,鹿兒島人跟台灣人覺得關東醬油死鹹。關東人覺得牛內臟(モツ)不是能端上檯面的料理,可是福岡人吃得不亦樂乎,燒烤鍋料理都不能少了這一味。

  我的心情,就像搬到南台灣居住的外國人,每天講台語、騎摩托車買菜殺價要把蔥,摩托車腳踏墊上可能還有一隻小黃小黑,逛廟會看電音三太子跳台客白手套舞跟鋼管辣妹秀。久而久之,就會對旅遊書上的台灣旅遊文化感到疑惑了。中正紀念堂、雲門舞集、鼎泰豐、腳底按摩、小籠包、大稻埕、舞龍舞獅、太極拳等等,這些都是一般人心中代表台灣文化的符碼,但他們真的是「正統」的台灣文化嗎?我想在台北以外住久一點的台灣人恐怕不這麼認為吧?巴黎不等於法國,台北不等於台灣,當然京都也不等於日本啊! 

所以,現在的我,覺得以前的我非常可笑,自以為比日本人了解日本傳統文化,但說穿了,我也不過就是個較為理解「東京\京都」的自以為是外國人罷了。我過去知道的那些,真的就能代表日本的全貌嗎?當然不是。正如我國籍上是台灣人,但太多台灣史地文化不過就是略知皮毛罷了。

  我不是針對某些書籍作者或是部落客發難,因為他們(或是出版社)的迷思,可能就是絕大多數台灣人\外國人的迷思。寫下來只是想提醒自己,要時時以全新的心情來看我現在居住的土地跟人們,不要被過去所閱讀到的大日本思想蒙蔽了雙眼跟想法。



  對吧,kumamon。 

2012年2月27日 星期一

tagliatelle al ragù alla bolognese(波隆納肉醬佐寬扁麵)的作法




先聲明一件事,本部落格應該不會轉型成什麼「美食部落格」,也不會轉為什麼烹飪教學部落格。只是放眼競爭激烈的部落格界,留學生的部落格好像無法免俗的擺一些什麼料理心得筆記之類的,連酪梨壽司都快要變成日本愛妻便當教學中心了,身為網路先鋒的我不寫個幾篇,就會顯示自己很落伍、跟不上時代的潮流。畢竟在這個年代,憤青部落格或是異國文化觀察部落格這種單一主題的寫法很容易就被大家遺忘,唯有複合式經營才有辦法長久。

這就跟現在書店古蹟觀光景點都要賣賣咖啡點心,但咖啡店還要順便搞點藝文活動是差不多的意思。因此,本部落格的複合式策略,就有點像在日本名山古刹間賣大腸麵線及蚵仔煎一樣。充滿了奇怪的和風台味。


(對不起,本人就算回去投胎生兩百萬遍都沒辦法長這麼萌)

其實這照片擺盤是在搞笑的,雖然茄子跟肉醬很配,但在肉醬麵上擺茄子似乎是日本人獨創的作法,就跟義大利沒有所謂的「拿波里義大利麵(ナポリタン)」是一樣的道理,可是擺盤的時候因為太想家,所以就故意擺成台式流水席必備款式,姑且稱之為「紫翼飛翔」。如果你沒有茄子,你可以選用小黃瓜、紅白蘿蔔之類的都可以,如果擠上一點美乃滋,擺上一顆紅櫻桃,就更有辦桌的精髓了。

話題又扯遠了,其實波隆納肉醬我在臺灣就做過好幾次,有一次很想嘗試傳說中放了雞肝的肉醬滋味會多神妙,因此興匆匆的請了假去傳統市場買了好幾付雞肝(是的,我跟組長請假的理由是我要去傳統市場買雞肝,而他給我的回答只有『那我要吃』),回來光是切除雜七雜八的組織,泡了好幾回牛奶去腥去血水就花了半天。結果,舌頭駑鈍如我,吃不出「加了雞肝到底有什麼改變」。

到底什麼是「正統」的波隆納肉醬,查了半天似乎也沒有一個結論,有人加培根,有人用牛豬絞肉,有人放白酒有人放紅酒、有人會加香料有人堅持啥都不能加,就跟臺灣民間,油飯的作法可能有兩千種以上的作法是一樣的。所以這次選了這個部落格的作法,跟之前看到的不太一樣,所以來試試看這種,不過本人配方超隨意就是了。














材料:
無鹽奶油一小塊
橄欖油少許
牛豬混合絞肉800g
紅蘿蔔兩根半,西洋芹菜兩根、黃洋蔥兩個,用讓你會五十肩的手法切成碎末
不甜的白酒三杯,一瓶720ml煮完後,大概會有剩一點,可以趁著吃麵時喝掉
全脂牛奶三杯
蕃茄罐頭四罐
鹽、胡椒適量
肉豆蔻粉少許
帕馬乾酪粉一點

由材料的照片,便可知本部落格的風格。

在九州,全脂牛奶其實有很多選擇,包括乳脂肪含量高達4.5%、價格也十分驚人的「阿蘇小国」,至於一般乳脂肪含量3.6%的牛奶也有很多選擇,比如說什麼雲仙山麓還是みどり之類的,但我覺的「純情大地」牛奶實在太歡樂了,感覺上乳牛每個都是臉紅紅,煮出來的料理也會超純情之類的,所以選了它。白酒也不是因為愛日本選日本產,實在是因為太便宜(一瓶只要259羊,很神秘的價格對吧,而且是從國外進口果汁後在日本國內發酵生產,這麼神秘的白酒一定要買的)。蕃茄罐頭日本正在特價,一罐只要69羊,買回來後可以以正常的方式擺放,不一定要把他擺得這麼像罐頭塔。

作法:
1.取厚鐵鍋,先放洋蔥下去炒,炒到稍微變色後,丟西洋芹跟紅蘿蔔下去炒。
2.丟絞肉下去炒,在炒的同時下鹽和現磨胡椒。注意,這裡用的是黑胡椒,不要一時太嗨放了真好家胡椒鹽下去,這樣會變成南陽街邱媽媽義大利麵加上阿郎鹽酥雞的風味。
3.肉末變色後,倒入純情的牛奶同煮,煮到牛奶的水份接近沒有為止。
4.放下一點肉豆蔻,沒有現磨的肉豆蔻用肉豆蔻粉也不錯,不加也沒關係。
5.放下白酒下去煮,一樣是要稍微煮到水分接近收乾為止。

(從開始切菜到這個步驟為止,就已經花掉快要三小時了,你以為看到終點了嗎?不,接下來才是最折磨人的。)

6.打開罐頭,把蕃茄切成小丁塊,連汁帶蕃茄肉,用小火熬煮,大概要煮到三小時,直到肉醬幾乎都沒有水分為止。請記住一定要沒是去翻動一下鍋底,不然鍋底焦掉的話,一來風味會跑掉,二來是洗鍋子會讓你欲哭無淚。
7.煮好後,建議放隔夜。讓肉醬的滋味更圓滑,更好吃。

吃法:
請選擇fettuccine(寬扁麵),這種質地寬厚的麵條最能搭載濃厚的波隆納肉醬,如果很難找到fettuccine,拿Lasagna做成千層麵的也是非常的棒。但....請不要用很常見的spaghetti,spaghetti太過苗條,無法承受如此濃厚的醬汁。麵條水煮後,放上醬汁灑上帕馬乾酪粉,就可以大快朵頤了。

吃完後,你就會暫時忘卻本月可能會出現的高昂瓦斯費帳單,吟唱一曲「'O Sole Mio」(而且要帕華洛帝唱的才夠味啊)


(他真的是上帝親吻的嗓子啊,可惜他現在改行唱給上帝聽了)

其實我為什麼會做,純粹是受到某阿車的感召,加上研究生都是這樣,趁著有空閒趕快煮一些頓煮得東西,丟入冰箱冷凍,這樣忙起來時還可以有得吃,不用忍受食堂那永遠都鹽巴不用錢一樣撒的風格哪。


題外話:



實驗室小朋友最近迷上這個奇怪的團體跟奇怪的歌,但在正統阿宅shun桑(是的,他終於又出場了)的眼中非常不可思議,我也覺得這好怪,比weather girls的戰隊風格還要怪,所以貼一下讓大家看看可以接受嗎?